一个科学家的贡献

——读《杨振宁文集》

  杨振宁教授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毕生从事于理论物理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杨- 米尔斯规范场、杨-巴克斯特方程成了物理学的经典,因断言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和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举世瞩目。

   杨振宁把自已的成就,归因于他的中国文化的根源。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杨振宁说:“我是中国 和西方两种文化的共同产物,二者既有冲突,也有协调,我想说,我既为我的中国根源和背景感到骄傲,也为我献身现代科学而感到满意,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起源于西方的一部分——对于它,我将继续奉献我的努力。

   杨振宁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少年时代在清华园熟读《龙文鞭影》,背诵《孟子》,打下了扎实的 国学基础。对于传统文化,他不妄自菲薄。他认为,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家庭人伦关系,注重个人勤奋和忍耐,重视子女教育。这些文化特征曾经、而且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他曾说:“封建时代的思想显然有许多是要不得的,但也有许多是有永恒价值的。1938年,他考入西南联大。联大的培养使他终身难忘。在《杨振宁文集》中有这样的记载:“战时,中国大学的物质条件极差。然而,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却精神振奋,以极严谨的态度治学,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空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 联大生活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在物理学里的爱憎主要是在该大学度过的6年时间里培养起来的。诚然,后来我在芝加哥接触了前沿的研究课题,并特别受到费米教授风格的影响,但我对物理学中某些方面的偏爱则是在昆明的岁月里形成的。“杨振宁不忘中国文化给予他 的恩惠,为自己的中国根源和背景感到骄做,充分体现出他的深深的中国情结。”

   杨振宁的成功,其影响并不仅仅在学术界。 在此以前,许多人怀疑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是否适宜于搞现代科学,甚至许多中国人也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存有自尊感。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受过中国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也一样有能力登上科学的高峰。他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偏见,提高了民族自信心。杨振宁也认为:“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杨振宁教授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杨振宁文集》,就是他对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又一重大贡献。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杨教授对家庭师友的绵绵深情和其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也可以看到他对中西方文化、教育问题的深邃而中肯的分析和评论。这套文集收录了杨教授亲自撰写的120多篇文章, 除一小部分是他对科学研究的回顾与总结外,其余大部分都是他对自己读书教学经历和对家庭、师友的回忆,以及对社会、教育问题的分析评论。这些文章大多是散文式的,流畅易读。文章的附录部分还收集了杨教授的亲友、师生和记者的一些文章,对了解杨教授的思想和为人很有帮助。更为珍贵的是,杨教授为这套文集提供了70多幅历史照片。 这些照片生动地展现了他的生活历程。 杨振宁的一生阅历丰富,成就非凡。他始终站在科学的前沿,登高望远,以其睿智,给人启迪。他的贡献远远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