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利用法——他山之石

领学生走进图书馆

  江苏省溧阳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向荣

 

      我曾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就好象牧羊人把他的羊儿领到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诗歌散文、故事评论、科技文摘、文学名著,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书刊报纸文章,图书馆应有尽有,任学生自由选读。课堂教学中啃几本教科书,吸收教师的“一杯水”、“一桶水”,效益毕竟有限,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向往图书馆,如同关在羊圈里的羊儿对大自然芳草地的向往。

    我们常抱怨学生语文水平差,十二年的语文学习,学生读不成篇,写不成段,根本原因是学生读得太少。学游泳识水性必须先下水,学生语感的形成有赖于阅读实践。然而,我们学生12年中本可在书海中博览的时间,有多少被我们好心的语文老师侵占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这一套教学程式,阅读教学中的喋喋不休的教材分析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其实要了解苹果滋味必须去品尝苹果,听老师讲解苹果滋味,远不如去图书馆品尝苹果,何况图书馆可提供我们学生品尝的远不止苹果。语文教师因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妨大度一点,每周用上两节语文课,领学生走进图书馆,让学生与他们心爱的书籍结伴,在优美的篇章中咀嚼涵泳,体会读书之乐。日久月长,书读多了,视野开阔,心智开蒙,悟性灵性渐生,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随之增强。有积累,才能有创造,蚕吃饱了桑叶,才能吐出好丝。图书馆里的大量阅读,让我们的学生积累了许多思想材料和事实材料。许多富有见识,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会在他们练笔习作中频频出现。时代赋予学校必须肩负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重任,时代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快速地吸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课堂到课堂,从习题到习题,从讲析到讲析的语文教学,学生缺少大量的信息感知或者缺少感知信息的时间,势必孤陋寡闻,闭塞浅薄,怎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我们常抱怨当代中学生素质不高,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更多思考的是责任。既要看到当代中学生中有心理脆弱,自我中心,任性娇气,甚至思想浅薄、精神空虚的一面,又要看到这些弱点不是与生俱来,看到他们生活在一个改革的时代,生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多变的时代赋予他们有父辈所不及的崭新的一面,同时也给予一些缺少正确引导的中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曾想,如果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认真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深邃的思想、刚毅的个性将会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伴他走过一生。他或许从此会告别游戏厅、录像厅,他的目光会变得深沉,脚步会变得沉稳。
    曾读过一篇美文,文中写道:“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书可以充实知识,扩大胸怀,提升灵性,改变人的气质,提高人的精神,成就人的事业。为此,女诗人索德格朗恳切地劝告世人:“人啊,别积聚使你们沦为乞丐的财富,给你们的孩子一点儿人类眼睛从未见过的美吧,给你们的孩子以推开天堂之门的力量。”研究一下对历史、社会作出贡献的文化名人,他们哪一个不曾与书缘?书中有知识,有美,有力量。别抱怨学生心理脆弱,领他们去读一读司马迁如何创作《史记》,读曹雪芹在“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的万般困苦的境遇下坚韧不拔呕心沥血创作的《红楼梦》;别抱怨学生思想浅薄,自我中心,不关心集体、国家、民族,让他们去读刘胡兰、董存瑞,去读李四光、钱学森,去读焦裕禄、孔繁森,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叫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什么叫中华赤子、共产党人。当你的学生读了来自我国西部贫困县还有8亿人口食不裹腹后,他或许就不会轻率地扔掉手中那半个馒头;当青春少男少女从唐诗、宋词,艾青、舒婷那里领略着诗歌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之后,他们或许会少一份俗气和躁动,多了一份从容和雅致。

    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伟大的方法。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功德无量。中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语文老师积极引导,一旦学生形成读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图书馆能给我们学生的不只是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还有理想的种子,美好的精神家园。

——选自常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协会编《中小学图书馆通讯》2000年第2期     返回返回